校点布局调整关乎教育资源均衡,更连着万千家庭的切身利益。近日,宝兴县陇东镇人大主席团锚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这一民生关键事,主动靠前履职,在陇东小学撤并工作中架起“连心桥”——以深入走访摸实情、精准施策破难题、长效监督固成效的闭环举措,推动校点调整稳妥落地,切实把教育权益保障落到实处。
摸透民情,为决策“打底子”
“撤校后娃上学咋走?家长顾不上咋办?”这些群众挂在嘴边的顾虑,正是人大代表调研的焦点。陇东镇人大主席团迅速组织10余名人大代表成立专项工作组,分赴拟撤并校点周边4个行政村,用“入户坐板凳”“座谈拉家常”“问卷列诉求”的方式,面对面倾听了40余名学生家长、村民的心里话。针对“上学距离远”“交通没保障”等集中反映的问题,代表们逐条记、分类梳,形成清晰的问题清单并及时反馈给教育主管部门,让撤并方案的制定有了最鲜活的“民声依据”。
靶向破题,让落实“见真章”
问题清单不只是“台账”,更是“作战图”。针对调研梳理出的突出难题,陇东镇人大主席团主动牵头召开协调会,推动两项针对性举措落地:对选择到灵关住校的学生,协调开通周末“家校直通”专线,把“家长接送难”的愁事变成“专车直达”的暖事;对选择到穆坪随父母上学的家庭,联动就业、社区等部门,主动提供就业岗位推荐和租房信息对接,帮家长解决陪读的难题。为防止“问题反弹”,代表们还依托“代表联络站+代表小组活动”机制,定期回访群众,盯着问题销号,确保每项举措都落到实处。
持续跟进,让民心“更踏实”
“校点优化不是‘撤完就了事’,得让家长真放心、群众真认可。” 陇东镇人大主席吕敏的话,道清了监督的初衷。接下来,镇人大主席团将把目光盯得更细:一方面持续跟踪此次撤并涉及的36名学生入学适应情况,另一方面重点监督新校点的教学质量、安全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细节,从“上学路”到“课堂上”全程跟进。这背后,是人大代表既做政策“宣传员”、又当群众“代言人”、更成发展“推动者”的担当——既要让校点“撤得顺”,更要让教育服务“跟得上”。
民生事无小事,小切口里有大民生。下一步,陇东镇人大主席团将把这次校点撤并中的履职经验延续下去,继续围绕群众关心的“小切口”民生议题深化监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让基层治理更贴民心、更有温度。(宝兴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