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区县人大 >> 正文

天全人大:以“三维驱动”赋能乡村振兴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5-08-11】 【字号: 】  【关闭此页

乡村振兴,人大有责。天全县人大常委会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紧扣县委 “产业强县、生态立县” 发展定位,创新构建“参谋智囊+监督利剑+宣传先锋”三位一体履职模式,以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的务实举措,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三大领域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人大动能。三年来,在其有力助推下,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28%,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两番,具有天全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以精准调研“导航定向”,激活产业振兴“源动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人大必须全程发力、精准破题。”在天全县兴业乡的振兴图景中,县人大常委会以深度调研为突破口,系统破解产业发展难题。面对柑子村“山高坡陡产业空、集体经济底子薄”的发展困局,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颖带领调研组扎根田间地头,从高山茶园到农户院坝,通过“解剖麻雀”式调研摸清家底、汇聚民智。经多轮实地论证,调研组精准锁定“茶产业突围”路径,联合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编制《高山白茶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推动县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成功引进恒源农业等3家龙头企业,创新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共同体。在这场产业变革中,人大持续跟踪问效,推动建立“茶园入股+保底分红+利润反哺”机制,特别设置6%收益倾斜低收入群体,带动132户农户共享发展红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20万元。如今的柑子村已形成“猪-粮-茶”生态循环产业链,实现从“空壳村”到产业强村的蝶变升级。

在思经镇,常委会聚焦冷水鱼产业全链条发展,通过调研提出“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新路径,助力冷水鱼产业园成为川西地区特色产业新地标。在仁义镇,常委会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推动建设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构建起“良种培育+智慧种植+精深加工”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通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县人大在三产融合领域持续发力,通过一线调研提出“资源整合+品牌塑造”创新方案,推动“芙思塔鱼子酱”国际品牌打造、“大熊猫超级服务区”文旅综合体建设、沐雲乐园生态休闲项目开发、甘溪坡茶马古道文化保护等工程落地见效。这些“农文旅+”融合项目已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极,2025年上半年累计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以刚性监督“保驾护航”,筑牢生态宜居“硬基底”

“人大监督不是挑刺找茬,而是通过真监督、硬监督,助推工作提质增效。”天全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将监督重心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紧盯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道路美化、河道整治、景观节点打造等重点任务,开展调研视察;连续多年专项听取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情况,提出针对性审议意见,并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对工作不力的敢于“亮红牌”“动真格”,以监督刚性确保落实成效。

在人大的强力监督推动下,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站55座,完成48个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累计建成和美乡村8个,乡村振兴示范镇、村28个,完成10余条农村道路“白改黑”项目。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颜值”持续提升,生态宜居底色愈发鲜明。

以代表示范“引领带动”,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

“人大代表是群众的‘领头雁’,要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率先垂范。”天全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以“代表联络家站”为阵地,组织开展多样化主题活动,推动政策宣传“接地气”、文明引领“入人心”。在仁义镇油菜花节、思经镇“花海渔趣·乡村健步跑”等活动中,人大代表主动化身“网络推介官”,通过短视频、朋友圈等新媒体矩阵,向外界展示乡村新气象;在婚丧喜庆事宜中,人大代表以身作则抵制陈规陋习,以言传身教带动群众转变观念,有效促进人心和善、生活和美、文化和畅、社会和谐的文明乡风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文化内涵。

从产业培育的“破局者”到环境改善的“监督者”,从文明浸润的“引领者”到治理提升的“参与者”,天全县人大常委会始终与党委同向、与政府同频、与人民同心。站在新的起点,天全人大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 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强化助推作用,为绘就“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天全人大   李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