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

图片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风采 >> 正文

大山深处的“地道中药”逐梦人——记芦山县大川镇人大代表李强

 【发布日期:2025-05-07】 【字号: 】  【关闭此页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芦山县大川镇小河村徐徐铺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芦山县大川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小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强,以13年如一日的坚守,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中药材致富路。

在质疑声中叩开中药之门

“作为人大代表,就要为群众谋发展,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李强在当选人大代表时的承诺掷地有声。“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不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面对小河村地处偏远、产业基础薄弱的困境,他深知,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找准发展方向。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思考与调研,李强敏锐发现,小河村气候温和湿润、森林覆盖率达98%,且属中高山区,得天独厚的高山生态资源,正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金钥匙”。

然而,当提出发展高山中药材时,质疑声像山风般呼啸而来:“种药材能比种苞谷实在?”“卖给谁?要是烂在地里怎么办?”

为了让村民们接受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新思路,李强挨家挨户走访,倾听大家的想法和顾虑。在村民大会上,他拿着精心准备的资料,耐心地向大家介绍:“咱们村的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中药材,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让这‘苦药材’给我们带来‘甜日子’!”他的话,像一把火,点燃了村民们心中的希望。

李强深知人大代表必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调研、科学谋划。2024年他牵头引进沐子中药材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合作,成功盘活“中省”扶持小河村中药材加工厂。在合作洽谈过程中,李强反复斟酌每一个条款,只为保障村民的利益。“咱村里有资源,就是缺机会和技术,这次合作一定能让大家富起来!”李强在村民大会上信心满满地说道。加工厂运营后,小河村集体经济增收14万元,并带动农户增收200余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余个。

面对村民对白芨种植技术的疑虑,李强带队赴成都、绵阳、天全、宝兴等地考察学习,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记录,虚心向专家和种植户请教。回来后,他邀请省农科院专家驻村指导。争取项目资金130余万元,建成200亩白芨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育苗基地。他组织党员示范户先行试种,通过“田间课堂”传授技术,以满身泥土带动42户村民参与,实现村集体增收8.4万元,户均增收8000元。

用创新思维打通中药经脉

产业发展不能止步不前,李强深知这一点。2025年,他带领村集体乘势而上,将目光瞄准了高附加值品种毛慈菇。“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对毛慈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我们村就具有毛慈菇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咱们得抓住机会,把中药材产业再做大做强!”李强在村“两委”会议上说道。

为了确保毛慈菇种植项目顺利推进,李强多次与领导到天全学习考察,详细了解毛慈菇的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他还邀请专家李国芳到现场指导,从选址到育苗,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最终建成5亩现代化育苗基地和5亩种植示范基地。

在销售环节,李强积极与雅安中药企业沟通协商,经过多轮谈判,终于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彻底破解了销售难题。他创新推出“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机制,充分调动留守劳动力的积极性,吸纳60余名留守劳动力就业,实现了脱贫户全部稳定就业。同时,白芨基地扩种至300亩,辐射周边3个村连片发展,形成区域产业集聚效应。

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返乡农民工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截至目前,小河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带动全村中药材产值超6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看着村里的变化,李强欣慰地说:“看到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再苦再累都值得!作为人大代表,我要让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

厚道人培育出“地道”之花

“做人要厚道,种药要地道。”这是李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保障种植户权益,他积极推动设立“风险互助基金”,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定期组织电商培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李强时刻惦记着困难家庭的生活,他带头捐资帮扶8户困难家庭发展“庭院药材经济”,从选种到销售,全程提供帮助。“李代表,你看我家这小院子,种点药材真能增收?” 困难户张大姐有些担忧地问。李强笑着回答:“放心!我帮你联系技术人员,销路也不用愁,肯定能增加收入!”

在他的感召下,12名青年返乡创业,为村里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3名致富能手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村内“比学赶超”氛围浓厚。村民王素瑶笑着说:“现在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我们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都多亏了李代表,他真是我们暖心人!”

展望未来,李强信心满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依托资源禀赋,让中药材成为小河村的‘致富良方’!我计划建设中药材初加工车间,农资服务站,完善种植、加工、销售全方位服务,申报地理标志品牌,打造‘药旅融合’示范村。”这位大山深处的“领头雁”,正以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在小河村的青山绿水间,继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芦山人大 韦安银、李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