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以“实干之笔”书写和美乡村“履职答卷”——名山区新店镇中坝村党委书记、镇人大代表余静履职侧记

 【发布日期:2025-04-23】 【字号: 】  【关闭此页

青山叠翠见证初心如磐,碧水蜿蜒映照使命担当。雅安市名山区新店镇中坝村党委书记、镇人大代表余静,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躬身力行解锁乡村治理“密码”,心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努力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

10分钟必达!急难愁盼专线“跑”出暖心速度

“余代表,赶紧赶紧,八组的余强突然胃疼得厉害,在床上打滚……”2024年6月的一个深夜,急促的电话让余静一翻而起,直奔余强家里。这是余静贴心为民履职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生动诠释。

“只要群众有困难,给我们任何一个村干部打电话,近的五分钟、远的十分钟必须到场。”这是余静在村组干部会上定下的“规矩”,退伍军人的他说到做到。到达余强家时,他已疼得满头大汗,余静背起他就往医院赶,为他垫付医药费,跑前跑后,并在医院陪同就诊一夜未眠,直到家属赶到医院才放心离开。

他倡导的“10分钟服务圈”场景在中坝村屡见不鲜。如今,“有困难找余静”成了村民的口头禅。自当选镇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深深扎根于心中。为了让村里残疾人的生活更便利,余静还积极争取民政部门的支持,为15户改造家居设施;为6户困境家庭的孩子送去学习用品、协调助学补助;定期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伴聊天16人次。

“顺口溜”治村!86万积分“兑”出文明新风尚

2025年4月,又是一年春来到。余静弯腰拾起路边的烟头,听见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余伯伯,村里实在没啥子白色垃圾可以捡了,好不容易捡了这几个塑料瓶,可以换零食吗?”三四个小朋友冲上前去问道。这些都是中坝村的小朋友们,他们拿着余静自掏腰包兑给他们的零食,口中念着,“顺手捡,随时捡,你捡我捡大家捡;垃圾不落地,乡村更美丽。”余静“自编”的顺口溜已在全村老小入脑入心。

2021年8月开始,余静多方争取资源,在中坝村开办“积分超市”。超市开办之初,以资源回收为切入点,一个塑料瓶1分、废纸一斤5分……村民将可回收垃圾和农药包装废弃物送到“超市”,就能兑换生活物资,实现垃圾从源头分类、减量。随着积分兑换的深化拓展,志愿服务、见义勇为、子女考取大学等均可积分,村民参与热情高涨。截至目前,中坝村580户群众在“超市”登记867000积分,兑换生活用品4012件,价值40900元,回收有害垃圾20700公斤。

从随手抛到随手捡,“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激发了基层治理新活力。如今行走在中坝村的每一个角落,看见的是干净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听到的是积分换成物品的欢声笑语,感受的是文明新风带来的和谐生活,而解锁乡村治理密码的是余静作为人大代表“脚底沾泥”的履职担当。

6公里路撬动百万产业!“无中生有”打通振兴任督二脉

余静用实际行动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也用“代表建议”筑起产业振兴的致富路。过去的中坝村基础设施滞后、产业效益差,是有名的贫困村。

“以前我们这里穷得很,山沟里的竹子运不下来,赠送人都没人要。我在多次人代会上提出‘完善山沟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议。”余静的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目前,中坝村新建产业道路6公里,新修便民桥1座,亮化太阳能路灯100余盏,绿化村民聚居点3000平方米。“现在路通了,全村的竹子都能通畅地运出去,能卖上百万元呢。”余静欣喜地说。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他一直都在思考。基础设施完善后,他开始立足资源优势引导群众种植草果、重楼等林下中药材1000余亩、栀子花400余亩,此举带动450余户群众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他依托名山区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与区属国有企业合作,流转土地600余亩;成立村级劳务派遣公司,承接园区土地平整、劳务输出等业务;盘活闲置资产,建成惠民超市,与企业合作经营面包坊、稻田鱼虾养殖等。不仅让310户群众每年获租金50余万元、80余人就地务工增收160余万元,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

余静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他是中坝村困难群众的“贴心人”,也是基层治理的“探索者”,更是美丽乡村的“领路人”。在他的履职道路上,环境和好、产业和融、社会和治、生活和谐、人文和润的和美中坝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名山人大 郑娜、李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