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雨城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推动项目建设、健全完善产业、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改革试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并写入决定。
“加快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一步明确产业方向、提升承载能力、加快主体培育、建强创新平台。”区委六届七次全会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
区人大常委会紧跟区委步调,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迅速把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列为监督议题,以“头号监督”助力“头号工程”,一督到底、督出成效。
高位谋划定目标
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及时调整、作出决定,将关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对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标准,按照“一年起步、两年成势、三年创成”的工作目标,对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展“全过程”“立体式”的监督。
“从2024年开始,将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重要监督议题之一,制定了‘专题调研+专项审议+专题询问’三年‘组合式’监督计划。”区人大财经委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将按照常委会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连续三年采取‘不换频道’的监督方式,对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展‘全链条’监督,助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成功。”
深入调研找差距
“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差距在哪里?”“项目推进情况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些困难?”近期,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走进吾一碳纤维公司、奥洋智创公司和雅安科技创新综合体开展实地考察,通过走访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面对面”了解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优势、总结现有基础、分析瓶颈问题、提出可行性路径。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放管服’改革仍需深化,市场化运营模式尚未建立。”“产业聚集度低,整体经营仍需提升;传统产业偏重,高新企业数量不足;创新主体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层次人才缺乏,‘招引难’‘留人难’的问题比较普遍。”“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调研组成员纷纷发言指出。
为深入全面摸清实情,调研组还专门制作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园区、部门、企业、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形成“问题清单”“意见清单”“整改清单”,在为区人大常委会开展集中审议提供重要参考的同时,也为开展下一阶段的跟踪监督问效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集中审议献良策
“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市委赋予雨城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提高政治站位,以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抓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雨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委员认真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结合前期调研情况,谈问题、提建议、谋发展,为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言献策。
“要进一步完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认真落实‘多规合一’要求,编制完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范围内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各专项规划。”常委会副主任刘滟说道:“要深化‘亩均论英
雄’评价,清理低效用地,支持重点产业项目用地,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要支持现有‘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园区聚集,持续做大园区产业发展质量和工业经济总量。要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一批引领型重大项目。”常委会委员吴朝东说道。
“要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以雅安市科技创新综合体为载体,积极引入川农大等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要培育发展一批存量科技企业,招商引进一批增量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创新主体。”常委会委员胡娜说道。
……
“请认真研究处理,并于3个月内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情况。”审议意见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印送区政府研究处理,并明确限时反馈有关处理情况。
靶向督办促落实
为着力构筑监督闭环机制,进一步强化跟踪监督实效,常委会副主任刘滟再次带队到高新区开展专题调研“回头看”,重点了解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发展环境等四方面工作推进情况,形成“回头看”报告。
“2025年围绕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招商引资工作?”“2025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提升我区项目工作质量?”“吾一碳纤维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目前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让企业早日投产见效,推动碳纤维产业园‘聚链成群’?”今年2月,常委会在对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履职专题询问中,针对园区最关注的问题问问题、问措施,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接下来,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加强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工作的监督,打好监督“组合拳”,推动事前事后监督向实时监督、动态监督转变,着力打造监督闭环,确保督出实效、督出成果,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贡献人大力量。(雨城人大 李华林、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