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81.7%县域面积属大熊猫国家公园,为全国占比最高。其核心区域夹金山,既是承载红色记忆的生态屏障,也是当地藏族群众的家园。近年来,随处散布的围栏,既阻断了大熊猫、雪豹等珍稀动物的生存廊道,破坏生态连通性,也成了藏族牧民传统牧场转型的“绊脚石”。对此,硗碛藏族乡人大代表主动担当,积极履职,谱写了“从建议到监督,守护绿水青山”的履职篇章。
倾听民声献良策 凝聚共识促保护
“群众的呼声就是代表履职的方向”。硗碛藏族乡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夹金山腹地及周边牧区走访调研,杨汉芳等代表敏锐捕捉到围栏造成的生态阻隔与民生难题。近两年来,在乡人代会上联名提交《关于拆除夹金山区域阻碍生态廊道和牧道围栏的建议》,直指问题核心——阐明拆除围栏对恢复生态连通性、保障野生动物迁徙、便利牧民生产生活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这份建议获乡党委高度重视,被列为年度重点建议跟踪督办。
穿梭山野释民惑 连通民心筑桥梁
围栏拆除牵涉多方利益,政策解读与思想动员是关键。拆除工作启动前,硗碛藏族乡各级人大代表再度冲锋在前,主动担起政策宣传员与民意沟通者的职责。面对群众的不解,夹金组代表张春华穿梭田间地头,当面解读拆除政策、倾听顾虑、收集合理建议。遇有群众不合理诉求,便义正词严劝导纠正。代表们深知,唯有把道理讲透、政策说明,方能赢得群众理解支持。他们用藏汉双语与牧民耐心交流,阐释生态保护的长远意义及政府保障牧民权益的举措,全力化解疑虑、争取最大支持。人大代表的身影穿梭于雪山草甸间,他们以实际行动架起了政策落地与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
一线监督强保障 拆围护绿见实效
建议落地,监督为要。围栏拆除工作启动后,硗碛藏族乡各级人大代表奔赴一线,履行监督职责,对拆除范围、标准、进度全程跟踪检查,确保工作依法依规、彻底到位。凭借前期走访积累的地形熟稔与牧民诉求把握,代表们成为拆除现场的“监督员”与“协调员”。王国兵代表更是其中的典范之一。面对偏远、交通通讯不畅的高山牧场,他毫无退缩,带队徒步深入夹金山腹地,克服高海拔、严寒与多变天气等困难,单程步行五六个小时,在山顶牧场搭起简易帐篷,连续驻守四夜。他们不畏艰辛,深入每一处拆除点实地查看,既确保围栏应拆尽拆,又兼顾拆除安全与草场保护。这份执着坚守,为拆除工作的质量与成效筑牢了根基。
在王国兵等各级人大代表的持续推动下,夹金山区域围栏拆除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已拆除阻碍生态廊道与牧道的围栏100余处、80公里,生态连通性有效恢复。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得以畅通,牧民转型之路愈发顺畅,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夹金山间徐徐铺展。
“我们将持续关注夹金山的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引导人大代表们在守护绿水青山、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乡村振兴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硗碛藏族乡人大主席钟琴说。(宝兴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