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芦山:持续6年票决接力 老旧木屋用电无忧

 【发布日期:2025-07-14】 【字号: 】  【关闭此页

青瓦木梁的老木房里,缠绕交错的老化线路如同潜伏的“安全杀手”。芦山县秉持“示范引领、逐年推进、全面解决”的工作思路,连续6年将老旧木质结构住宅用电安全隐患治理纳入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以久久为功之韧劲筑牢安全防线。为推动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高效落地,芦山县各级人大代表主动靠前、全程参与,紧盯剩余未改造住户,层层督促责任落实,精准监督推动治理见效,让一座座古朴的“老房子”焕发出安全宜居的“新活力”。

精准摸排,扫除隐患“无死角”

“杨大姐,您看这电线外皮都开裂了,万一短路多危险!改造后的线路又规整又安全,得抓紧弄吧?” 在芦阳街道火炬社区磨刀骆伙组,县人大代表赵文梅正蹲在村民杨从琼家门口,指着外墙缠绕交错的裸露电线,边讲隐患边征求改造意愿。

为推动2025年老旧木屋线路改造项目高质量完成,县人大常委会全面动员人大代表对全县老旧木屋线路未改造户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排查。每到一户,代表们都仔细查看线路走向、绝缘层状况,不放过天花板夹层、墙角旮沓等任何一处隐患死角。

排查到独居老人宋大爷家时,赵文梅发现天花板上垂落的电线竟用麻绳捆扎,外皮破损严重,部分铜丝裸露在外,犹如悬在头上的“定时炸弹”,她当即在排查本上将宋大爷家标注为重点整改对象,详细标注隐患位置、风险等级,轻声询问老人意见。“确实太危险了,我正愁不知道找谁弄呢。”宋大爷连忙回应,赵文梅随即叮嘱老人暂时避免触碰危险线路,记下改造诉求。

通过此次摸排,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累计走访老旧木屋线路未改造户300余户,精准发现用电安全隐患170余处,详细记录居民的改造意愿,形成隐患清单和整改台账,为后续改造提供了精准依据。

多方联动,打通民生“梗阻点”

“潘代表,我们自己改了线路,补贴手续咋办理?老人腿脚不便,能帮忙想想办法吗?”面对张阿姨的询问,县人大代表、汉嘉社区党委书记潘跃芳立刻拿出补贴政策清单,耐心讲解:“您别着急,先备好改造材料清单,验收合格后社区有专人帮您代办,全程不用您跑腿。”

项目推进过程中,人大代表架起“连心桥”,牵头建立住建、电力、消防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针对群众自主改造时“验收标准不清楚”等堵点,代表们深入走访调研,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构建“改造前送标准,改造中给指导,改造后快验收”的全流程服务链条;对老年、残疾等特殊群体,专门开通“帮办代办”绿色通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多方合力攻坚,既保证了工程质量,更温暖了群众的心。正如潘跃芳所说:“民生工程的温度,就藏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每一个细节里。只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长效护航,织密安全“防护网”

“现在可好了,开关一按就亮堂,电线也捋得整整齐齐,住得安心多了!”走进火炬社区的宋大爷家,崭新的配电箱、规整的线路与古朴的木质房屋相得益彰。“以前这些电线乱如蜘蛛网,如今都套上了PVC阻燃管,防火又美观!”宋大爷笑呵呵地说。

据悉,2025年,县政府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老旧木质结构住宅用电安全隐患治理项目,目前已完成改造老旧木质房屋270余户。自2020年以来,该项目由群众自筹资金15余万元,政府补助资金288余万元,累计完成改造老旧木质房屋2700余户,曾经缠绕在屋檐下的“蜘蛛网”彻底变身守护群众的安全防线。为防止隐患“反弹回潮”,县人大常委会牵头推动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督促电力部门定期开展线路巡检,织密专业守护网;推动乡镇(街道)常态化组织安全用电知识进社区、进院落活动,通过现场演示、案例讲解等方式帮居民绷紧安全弦;同时鼓励居民主动参与日常监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老旧木质结构住宅用电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已连续实施6年,从隐患排查到长效守护,群众安危冷暖始终装在代表们心里。”县人大代表赵昌洪感慨道。“看着大家住得安心,用得放心,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实在的肯定。”

老旧木质结构住宅用电安全隐患治理不仅是一次硬件升级,更是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芦山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紧盯民生实事项目后续管护,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跟踪监督,推动更多惠民政策落地生根,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芦山人大 刘星宇、李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