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饮水工程修得好!水甜到我们老百姓心里去了,必须点赞!”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村民朱友心家的厨房内,清澈的山泉水汩汩流淌。作为汉源县马烈至顺河片区农村饮水安全恢复重建项目首批通水受益户,朱友心正在新居中,用这被乡亲们称为“幸福水”的山泉水为亲友准备午饭,言语间满是感激。
马烈乡共有1500余户4600余村民。去年7月,一场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该乡原有饮水设施损毁严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陷入困境。针对这一紧迫民生需求,今年1月17日,在汉源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汉源县马烈至顺河片区农村饮水安全恢复重建项目”经全体200名人大代表票决通过,被确定为全县重点推进的民生实事项目。
票决制凝聚民意 民生工程紧贴民心
作为汉源县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项目自实施以来,已形成“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的闭环工作机制。依据《汉源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实施办法》,该项目从征集、筛选、审议、票决到落地实施历经严格程序。早在2024年,县乡人大代表通过走访调研、人大代表联络站等收集到数十条安全饮水诉求:“暴雨后水质浑浊含泥沙”“水源不稳定导致季节性缺水”“水质波动”等。经过梳理整合,代表们将这些诉求转化为民生实事候选议题,最终作为7个候选项目之一提交县人代会票决并高票通过。
全程监督 代表一线护航“幸福水”
该项目采用“新建+恢复+升级”模式,规划建设一座智能化集中供水站,6处取水口,32座蓄水池,铺设约208公里输水管道,旨在彻底解决群众季节性缺水和水质不稳等问题。自今年年初项目开工以来,县人大常委会严格依照《2025年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监督工作方案》,成立由常委会副主任牵头、相关委室负责人和人大代表组成的专项监督小组,吸纳水利等领域的专业代表以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参与,通过不定期走访调研、现场沟通协调等方式,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实施全过程监督,及时将材料运输困难等问题反馈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推动施工单位优化调整施工方案。“代表们经常到工地来,有问题现场协调解决,施工进度非常顺利。”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牟秋良对此深有感触。据马烈乡党委副书记、乡人大代表郭瀚裔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集中供水站主体工程已完工,蓄水池、管网、取水口等工程进度均达90%。
清泉入户 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实效
“以前下雨天水浑得没法喝,现在拧开水龙头随时都能喝上干净水,太方便了。”新华村村民马芬看着家中新装的饮用水管道满面笑容。据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设备安装已完成,进入调试和试运行阶段,预计7月底完成收尾工作,8月起进行全覆盖试运行,三个月后组织验收。项目全面竣工后,马烈乡、顺河乡6000余村民将从此告别“饮水难”的历史,同时,智能化集中供水系统将全面提升供水安全性、稳定性。该项目的落地实施,是汉源县人大聚焦民生痛点、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的务实举措,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民生项目更贴民心,这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基层写照。”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贺东风表示,下一步将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和走访调研,重点监督全覆盖供水及管理运行等情况,确保家家户户喝上“放心水”。
眼下,汩汩清泉即将流入千户农家。这场由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落实、代表监督、群众参与下展开的饮水攻坚实践,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制度力量。这项承载民主温度与民生期盼的工程,正为汉源县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汉源人大 张漪)